文艺评论 | 2021年度长篇小说盘点评述:倾听大千(2)
王小鹰的《纪念碑》是一部体量宏大、人物众多,内蕴丰厚深邃的长篇小说,展开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阶段,改革故事与革命往事的相互交叠,两代人的命运相互交织的丰富情节,描绘出一批新四军战士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始终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的壮阔画卷。
小说在戏曲与人生的交相互动中牵连出广阔人间不同人物的生命情状,动人心魄的生命故事中起伏着爱别离、求不得的人生体验。
《纪念碑》《英雄山》展示革命战士历经熔炼的坚定信仰
余华的长篇小说《文城》以北方少爷步入南方寻找“爱妻”的人生轨迹,展开了一个世纪前江南小镇上各色人物颠沛流离的命运。小说呈现了个体命运与残酷现实对峙时的悲剧感,又以坚实的情感力量,厚重的悲悯底色,透出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农村留守儿童的离奇失踪打破了他原本宁静的生活,他与志同道合的战友告别了舒适安逸的城市,一路追随线索到了他们曾经共同战斗过的杨家寨和南山村。
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以“心理现实主义”的深度审视当代人的生命状态和情感方式。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以充满张力的情节聚焦民营企业家穆有衡晚年的财富分配,回溯他和光同尘的斑驳来路,审视着当代人面对财富的抉择。这两部长篇小说以独具匠心的人物设计深入当代生活的现场,追问和审视我们如何呵护情感,如何对待财富。
《金色河流》刊载于《收获(长篇小说2021秋卷)》
《喜剧》《一日三秋》体悟人生悲喜交织中的自我砥砺
这些长篇小说演绎着鲜明的文学倾向: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叙事与当下的中国生活、中国经验发生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是依据抽象理论被塑造出来,而是在充满挑战的现实生活中成长起来,代表着中国当代作家如何直面复杂的当下生活,拓展现实题材的能力,体现着中国当代作家的问题意识、思想资源以及文学追踪现实的能力。
范稳将大地当成他的第一书房,深入到大时代的脱贫攻坚的真实生活中,走村串寨,扎实调查,发掘出人物与大地相依的英雄气质,他将小说创作“种植”于生活的沃土上,成就着小说厚实的人文底蕴,饱满的情感张力,为脱贫攻坚主题留下现实主义的恢宏长卷。
责任编辑:宣晶
《一日三秋》蕴含着中国人对时间与生命意义的领悟,小说开篇六叔的书法,小说结尾枣树雕的门匾写的也是“一日三秋”,叙写出寻常父子二人对人生至理的领悟:重要的的瞬间,在人生中犹如一日三秋,但这瞬间永不再来。这是人生经过风霜雨雪才能领会的,“眼界始大,感慨邃深”。
范稳认为,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当中去,理应是作家的一种自觉行为,创作最新长篇《太阳转身》是这个大时代的社会现实对他的启迪。小说描摹着紧随时代步伐勇毅前行的身影,一个经历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心英雄,一个智勇双全的退休刑侦警官,他守护着社会的温暖和人的尊严,为脱贫攻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新时代乡村巨变的文学叙事引人瞩目,王松的长篇小说《暖夏》以农民为主体呈现了新时代乡村的脱贫与振兴,既是对乡村题材的新突破,又在情节展开与人物塑造中透出津味文化的深厚底蕴。
《太阳转身》《猴儿与少年》描摹紧随时代步伐勇毅前行的身影
编辑:周敏娴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响》《金色河流》探究中国城市化转型过程中的时代命题
《英雄山》的上部名为《穿插》,下部名为《伏击》,“穿插”和“伏击”本为军事用语,但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与人生的寓意。小说以“英雄山”的宏阔意象展示着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威武不屈的刚强,英勇顽强的抵抗,革命战士坚定不移的信仰。
以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藏地三部曲”著称的范稳,以最新的长篇小说《太阳转身》从历史走向现实:直面大时代的社会现实,追踪着人物如何紧随时代的步伐完成转身,在弥漫着人间烟火的大地上,描摹英雄勇毅前行的身影。
喜剧是人类调节生存情绪的良药,喜剧是洞悉人性弱点的一面显微镜,“喜剧”也是小说主人公贺加贝等从事的工作。陈彦将喜剧演员请到了小说的追光灯下,从他们的人生选择与跌宕际遇中寄予着作家对时代与人生命题的思考,让我们体悟“悲剧”与“喜剧”的交织互参中自我砥砺和坚守的力量。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网址: http://www.xsplzz.cn/zonghexinwen/2022/0802/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