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 人民在哪里,闪小说就在哪里(2)
《小小说选刊》主编秦俑创作的“男孩系列”闪小说,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富有浓郁的文学性。全文不足500字,却生动描画出了青春的某种常态:多情的岁月和美好的误解。小说情节轻描淡写、点到为止,却虚实相生,留下令人浮想联翩的空白;故事转折随着误解自然发生,令人感叹惊讶,似乎造化弄人又天意难违。这一切难以解释,也无须解释。闪小说之小,之文短意长、含蓄不尽,在《写情诗的男孩》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
闪小说是瘦了身的文学书写,讲究文学意味,追求精湛化写作,是其应有之义。闪小说以600字内的篇幅写出佳作,“闪”出精彩,殊非易事。
吴跃建军旅出身,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深刻地影响了他的闪小说创作。他以军旅题材为根据地,抒写感人的军旅故事,战疫、抗洪抢险、边防缉毒、国际维和、军民鱼水情……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五光十色的军旅生活,真实再现了当代军人的风采。
“闪小说”之名译自英文“Flash Fiction”。“Flash Fiction”源远流长,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伊索寓言,写作者包括契诃夫、欧·亨利、卡夫卡等伟大作家。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先秦的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魏晋时期的《搜神记》与《世说新语》,清代的《笑林广记》《聊斋志异》等,也不乏闪小说的身影。不过,汉语“闪小说”这一概念则是由寓言作家马长山、程思良、余途等人于2007年才明确提出与倡导的。
在“长”风劲吹的小说界,让小说瘦成一道闪电的“闪小说”,追求精湛化写作,讲究文学性、大众性、时代性的结合。
闪小说作者在选材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他们贴近时代,关注当下的现实社会,尤其关注身边生活,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那些富有意味的“小”,小中见大,微中见情,反映“微人物”的“微生活”“微情感”“微世界”,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生动再现芸芸众生的真实存在与生存之道。
余途在闪小说创作中的探索与创新亦引人注目。他的“老愚系列”闪小说,由50多个贯穿着“老愚”这一角色的系列故事构成,已受到文坛的关注。《北京文学》2020年第2期上,曾以《老愚的愚》为题,集中推出了“老愚系列”十二题。这些作品,直面现实,针砭时弊,讽喻世相,意旨往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扩大了作品的审美空间与艺术张力。诚如文艺评论家张锦贻所言:“对于眼前这个时时能看见又一时不能看透的世界,余途能够巧妙地截取那些横断面来审视,并赋予它们独一的艺术形式。于是,这些作品就有了一种常提到却少见到的艺术上的陌生感,就有了一种常谈及却少做到的思想上的深邃度。”
限制产生美,正因挑战写作难度,使其富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作 者:程思良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网址: http://www.xsplzz.cn/zonghexinwen/2022/0822/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