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3)
位于日本京都的金阁寺
另一部以著名的建筑物作为场景的小说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1956年创作的《金阁寺》,这本小说是根据金阁的真实故事写就的。书中描写了金阁永恒的美以及这种美对人的世俗精神的阻碍。金阁约建于1398年,整座建筑涂以金箔,是珍贵的文化遗产,1950年遭火灾焚毁,1955年重建。小说忠实地记述了金阁遭焚毁的事件,一个口吃的小和尚因为承受不了金阁的建筑美,于是纵火把金阁烧毁。小说用了许多篇幅描写建筑的美,一种细部与整体结合的美,任何一部分的美都包含着另一种美的预兆。
文学生成建筑
法国启蒙运动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伏尔泰的科幻小说《米克罗梅加斯》(1752)讲述了一个居住在天狼星,名为米克罗梅加斯的人在宇宙旅行的冒险故事。波兰裔美国建筑师里伯斯金在1979年借用伏尔泰这本小说的名称发表了一系列违反通常认知规则的超现实主义建筑画。类似于文本的解读,表现某种开放性。所表达的建筑超现实思想既非物理亦非空间诗性。
建筑大师马国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爱好诗歌、绘画、摄影和书法,他在论述建筑与文学的关系时认为:“文学和建筑都是使用专用语言的艺术。文学使用文学语言为表现手段,其表现方式十分自由,手法和深度几乎是无限的;建筑使用建筑语言为表现手段,其表现方式受到技术的局限。文学需要修辞,建筑需要装饰。”
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建筑将人与自然融合在同一层次上,表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
文学与建筑相互交融,文学家也会从建筑中得到启示。作家的描述与其说是建筑的叙述,不如说是作家借题发挥,让读者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开放的方式去阅读建筑。中国当代诗人翟永明在一篇散文中说:“当我在阅读时,或在写作时,我常常从字里行间看到或想象一种构成,一种仅仅存在于天地间或生活里的实体的建筑,我在它们中间发现一些值得我注意的秘密,那些也灌注在建筑中的逻辑,它们超越了事物表面所呈现给我们的美。”
未建成的但丁纪念堂(效果图)
美国建筑师摩尔在用言词表达方面与他用建筑材料表现一样运用自如,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他曾引用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话作为全书论述园林的意义:“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偷窃,较差的诗人毁掉别人的东西,而优秀的诗人使其变得更好,至少使其不尽相同。”里伯斯金的回忆录谈人生,谈生活,谈历史,谈建筑和建筑师,谈城市,谈自己的设计构思和经历,谈艺术,谈绘画和画家,谈音乐和音乐家,谈电影等等,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谈。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网址: http://www.xsplzz.cn/zonghexinwen/2022/0802/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