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2)
建筑和建筑所赖以存在的城市、城市生活也塑造了文学,激发了文学家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文化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的城市所培育的,城市和建筑占据了文化的核心地位,因而也在文学中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建筑、城市和城市生活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对建筑、城市和城市生活之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双重建构。
雨果以这座中世纪建筑为蓝本,经过想象后进行了再创造,其规模以及建筑内外部的复杂程度都远远超出实际的建筑。雨果为故事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具体场景,城市与建筑成为小说的主题,然而同时又是整个故事铺陈的环境。为了写好这座教堂,雨果查阅了大量文献,仔细勘察了中世纪艺术,他那保护古代建筑艺术,尤其是保护哥特建筑艺术的呼吁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从而在法国掀起了一场“哥特艺术复兴运动”。从此,数千座古建筑得以修复,保存至今。
大观园总体鸟瞰
责任编辑:宣晶
建筑师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被描述为一种传奇式的人物,俄裔美国哲学家和作家兰德在小说《源泉》(1943)中赞美建筑师:“多少世纪以来,总是有人赤手空拳带着自己的愿望在新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伟大的创造者——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独自面对他们时代。每一个伟大的新思想都曾经被否定过,每一项伟大的新发明都曾经被否定过,但他们依然前行。他们思想、受难并付出,但是他们会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美国建筑从折衷主义向现代建筑艰难转型过程中,来自欧洲的现代主义与保守的美国建筑、建筑师与社会和业主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小说的主线。小说也揭示了媒体如何造就或是毁掉一个建筑师的,正是这部小说把赖特和流水别墅变成了美国建筑的明星,不仅推销了赖特,同时也推广了现代建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
建筑师的专业领域相当广泛,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十分广泛,有许多建筑师的文学修养很好,写诗、写散文和随笔等。建筑师不仅用建筑作品表达思想,表达审美观念,表达建筑理念,也用文字和言辞理性和诗意地表达。建筑有诗意,建筑师也应当是艺术家、文学家和诗人。
刘家琨是一位成绩斐然的建筑师,早在作为知青下乡到温江的后期便开始了小说的写作,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发表了短篇小说,可以说他的文学创作早于建筑创作。小说和建筑是刘家琨艺术创作的两种主要方式,他的美学理想,建筑作品对风格和语言的艺术性的追求,强烈的主体叙事性语言和“游走路径”形成了他的建筑作品的特点。
“伟大的建筑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诗歌和音乐,能诉说人类灵魂的故事。能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而且从此有了改变。”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名作《拿破仑加冕》,描绘的就是在巴黎圣母院内举行的拿破仑及其皇后约瑟芬的加冕典礼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出名,也得益于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作者以渊博的学识十分详尽地描写了这一极为壮丽的建筑。雨果写道:“建筑艺术的最伟大产品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社会的创造,与其说是天才人物的作品,不如说是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一个民族留下的沉淀,是各个世纪形成的堆积,是人类社会相继升华而产生的结晶,时间是建筑师,人民是泥瓦工。”
当地时间2020年11月2日,受疫情影响,凡尔赛园林里人迹罕至(视觉中国)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科隆纳的浪漫小说《波利菲洛之寻爱绮梦》(1499)对17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的宫殿及园林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书中的文字描述和插图成为建筑生成的启示。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波利菲洛的一段游历梦境,他在梦境中描述所遇见的宫殿、神庙和剧场。书中附有115幅木刻版画,描绘了神庙、金字塔、方尖碑、人物、园林、水池、水井、神庙室内、花瓶、花饰等,这本小说对以后的文学、艺术和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意大利建筑师、画家,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布拉曼特的建筑观念,受到这部小说的影响,他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的观景楼所表现的古罗马风格,借鉴了书中的描述,他的乌托邦思想也从《寻爱绮梦》的神秘幻想中得到启示。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网址: http://www.xsplzz.cn/zonghexinwen/2022/0802/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