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丨潘凯雄评鲁敏的最新长篇小说《金色(2)
责任编辑:宣晶
作品一号主角儿有总,身为一代民营企业家甫一出场竟全然不见曾经叱咤风云过的风采,唯有一幅风烛残年的晚景。作品就是以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为时光轴,开始了对自己往事断断续续的回溯以及对身后事的处置。
此外有总发达前结交的生死兄弟何吉祥以及在有总家服务多年的肖姨等角色,《金色河流》着墨虽不多,但也都是作品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的主儿。
接下来就是那个因身世不幸而不得不野蛮生长的干女儿河山了。这位疑似为有总最对不起的好朋友何吉祥之女成为鲁敏在《金色河流》中既剑走偏锋又颇有神来之笔的一种设计。她的在场不仅使作品多了位“这一个”的丰满形象,还巧妙地承担着串联起有总裸露内心、以及他与自己家人间那种微妙关联的多重功能。
大而化之地看,《金色河流》在内容上固然是放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设立特区、民企兴起、国企改制、下海经商、资本市场、计生政策、结对助学、振兴昆曲等若干重要时代关键词均有闪现,一种勃勃昂扬的时代基调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百姓物质创造与心灵嬗变的发展历程。但具体到鲁敏的叙事,她的一些编排与剪辑不仅讲究且别有一番意味。一是小切口聚焦,将家国宏大叙事转化为家庭叙事。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地覆天翻的巨变在《金色河流》中只是通过有总这个曾经的普通国企工人一家所发生的变化而折射出来。作为一国之最小的组织细胞,家的巨变其实正是国之变革具体而生动的写真。二是即便是家庭叙事,鲁敏又进一步将作品面上的叙事时间浓缩为有总生命的最后两年,尽管有全知和个人两种视角的交替出现,但终究又都处于有总身患顽疾来日无多这特定情景的统摄。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种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回望与前瞻往往更加真实与真切。三是无论是回望还是前瞻,“罪与罚”始终是缠绕着作品的主调。由于有总得以兴旺发达的启动资金“取之不义”,因而即便“胜之”也依旧“不武”,一种“原罪”感深深地笼罩着有总,尤其是在他生命即将结束之际。由此就有了《金色河流》中一连串的“惊艳”之笔:有总的发迹是否光彩?谢老师这个人设能否成立?河山究竟是谁?穆沧与王桑这双“逆子”为何难以为继?“在穆有衡去世之前,兄弟两个,不论谁,生出孩子来,即可共同继承全部财产。若两人皆无生养,那么所有财产将在穆有衡死亡之后,执行全额捐赠”,而捐赠后的财产管理人竟然又是河山,这样的惊天遗嘱透出了有总怎样的心计?王桑与丁宁这样的“丁克”之家面对巨额财富又当作何抉择?此外,有总这个“土豪”竟然终身不敢与河山正面相见、河山与穆沧在相处后心中竟然又生发出一些柔软……仅依本人阅读所见,凡此种种“惊艳”之笔在所谓“折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百姓物质创造与心灵嬗变的发展历程”的作品中都是十分稀有的,读者不仅从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壮丽行程这一路走得是何其艰辛,更会感悟到接下去的大道依旧不会平坦。这或许正是鲁敏开掘出的这条“河流”得以泛出“金色”的奥妙之所在。
编辑:郭超豪
作者:潘凯雄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网址: http://www.xsplzz.cn/zonghexinwen/2022/0617/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