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彭书锦:新时代诗歌呼唤“大诗主义(2)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内外一体是“大诗”的体现。正如我在前文所言,“大诗”是个体生命内在系统与外部秩序相统一的超然状态,是直逼生命本质的、结合世间万物的一种精神。要做到天人合一就要探寻并结合天道和人道,将人道融入到天道中。真正能够觉察事物的本质属性,发现事物的自然规律与法则,探寻生命的本质,不断深化逼近古希腊人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刻下的“认识你自己”。物我两忘是我们所追寻的一种状态,即格物革心,只停留在自然属性上,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也是“美学”的核心内涵。我们要学会用自然的巨大力量指引我们写诗,而不是用个体生命去引导自然。以此我们方能成为自己的“王”,诗界的“王”。只有当我们内在系统与外部秩序达到相统一的超然状态,那么我们的力量将会是无穷的。
人物简介:彭书锦,男,湖北黄石人。青年作家、诗人。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书刊及媒体。
“大诗主义”从发起至今日,生命力愈发旺盛。大诗主义才刚刚迸发出它的星火,它的文明还需要广大群众探寻与助燃,使其成为那耀眼的星光。“大诗”的时代才刚刚来临,它的文明还需要更多个体生命的汇聚与运动。大诗主义不仅需要老一辈文学家的带领,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赓续,“大诗主义”决不是一句空口号,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积极参与诗歌运动,积极传播,它还应时时刻刻存于我们心中,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新青年需要大诗,新时代呼唤大诗!时代寄望大诗,大诗也必将回馈时代,终成熊熊烈火,燃烧整个世界!
续建通天塔,激发新文学,是“大诗”的任务。“通天塔”源于摩西《旧约》,人类原本说着共同的语言,他们准备建立一座通天塔,上帝知道后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于是人们就说着不同的语言,无法畅通交谈。其中“通天塔”是新时代诗歌的大方向,其中也蕴含着“语言”这一元素,大诗的任务的希望通过续建诗歌文学的通天塔,让人类可以通过诗歌自由沟通。在新时代的体系建构中,我们要续建通天塔,就要小心被“语言”的再度冲击。正如曹谁在“曹伊之争”中的倡导的,“诗不能到语言为止!诗歌就是隐喻!”大诗注重“真”,忌滥情、滥理、滥修辞,不要刻意追求某种格式体,而要做到“随物赋行”。在新时代下,大诗主义正在遭受着浮躁的冲击,远离了“真”,远离了“纯”。“大诗”要求的是个体生命都能够表达出从内而外的真正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给普世传递一种美的享受、爱的能量。其次,“大诗”要做到“随物赋形”,就要做到“变”。大文本忌讳形式体,大文学忌讳固定的形式,所谓固定的形式只不过是后人在不能理解前人的内涵的情况下,创造的一种为研究前人的模式。真正的“大诗”都是脱离其束缚的,做到“真”,做到“变”。此外,要达到“大诗”的境界还应堤防“小诗”主义的作祟,即视角站位小或为小部分人的利益集团服务的具化。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持大诗之长矛,通天塔之尖顶。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网址: http://www.xsplzz.cn/zonghexinwen/2022/0609/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