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丨海飞谈最新长篇《苏州河》:不能回(2)
作者:海飞
站在任何一条马路上,你都能想象车水马龙的上海旧影,如海市蜃楼般在你身边浮沉显现。如果每一部电影都是一种人生,那么我写的《苏州河》,不是谍战小说,是漫长仓促而悲凉美好的人生。当月光投射在光滑的苏州河,河底是隐晦,河面是皎洁。而我们微不足道的人生,也像这条叫苏州河的河流一样,它历经无数的分叉,从黄浦江分流,透过外白渡桥硬朗的钢架与水泥,在我们视野看不到的尽头,还有无数未知的支流流向四方。陈宝山像这条苏州河中的水,不能回头不忍回头,一回头就是让人痛哭的一生。
责任编辑:邢晓芳
历史中浮沉的肖像与声音
还有他们是立场坚定、选择了信仰的人,譬如周正龙、赵炳坤、贺羽丰一般的前仆后继者。他们是我着力构建的“海飞谍战世界”中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我价值观、历史观的重要输出者。牺牲了爱情或亲情,为了阻止敌人的“永夜计划”,爆炸声中,周正龙的生命如灼热的火光映红辽阔的夜空。小说结尾,我留下年轻的赵炳坤与贺羽丰,让他们与小说《醒来》的男主角陈开来联动,暗战还在继续,如同一只又一只麻雀,在黑暗中振翅,在黎明前吹哨,以一腔碧血烧透尽头的天空。如果你看见汹涌潮涨的苏州河,那是它在为这些壮烈者哭泣。
1949年显然是那个时代的分水岭,和陈宝山有交集的男女,之后都流散消失了。我让三位乱世中的女性做出了她们自己的选择。童小桥风姿绰约、仗义疏财,屡次救陈宝山于危难,像八音盒里玲珑的舞女。另一面我却让她作为国民党隐藏极深的棋子,被不知情的下线张胜利凌辱,最后如一枝冬梅在春天凋零,多么讽刺,又多么可叹。可还是有人深爱她的,这是我为她明亮的一面留下了一抹最后的瑰丽。红颜薄命的周兰扣跟童小桥走上了同样的路,她心中升腾起爱欲,诞生出私念,最终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她热爱着童小桥的丈夫,也就是火柴厂老板唐仲泰,并与之一起为军统卖命与献身。这个有着明媚的笑容和青春的女子,最后在那段历史中成为阴晦、仓惶的失败者。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共产党地下组织外围人员来喜无疑是幸运的,她碰上了赵炳坤,当然她也是坚韧的,在以为丈夫赵炳坤牺牲后,她承其遗志,走上共产主义之路。但是,她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与男一号陈宝山的情感旋涡中,她爱得深沉、炽热,无怨无悔。一如我借童小桥被捕时留下的那句话:“重要的是这辈子碰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人你就会走什么路。”
人物弧光与内心的河流
千帆历尽,总会留下痕迹。苏州河往复如斯,岸边熙熙攘攘的诀别、荣光、痛苦、迷茫,倒映水波中,似曾相识,却再未重逢。作为一名创作者能做的,我只是利用文字,在外白渡桥支起长椅,以河面为幕布,邀阁下来看投影在河面上的电影,那是1949年天亮前的上海以及这座城市的芸芸众生。
在沉浮的变局中,是什么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苏州河》从头至尾,都在讨探着这样一个话题。先说说刑侦处警探陈宝山,一个喜欢喝铁观音,啃葱油饼,大部分时间披着风衣在风雨如晦的街道疾行的男人,业务精尖到被局长俞叔平称为“刑侦处的一块牌子”。但除了一家三代从警,他也仅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行至1949年历史的分岔路口,摆在我们这位旧警察面前的,是一触即发的上海战役,暗战汹涌的国共两党,警局中泾渭愈发分明的两个阵营。陈宝山变成一个令人忌惮的共同的靶子,子弹不知道会从哪个方向射来。然而他坦坦荡荡,就像搬了把椅子坦然坐在外白渡桥雨阵中央,他目光如炬,对着四面八方伺机而动的枪弹露出笑容。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网址: http://www.xsplzz.cn/zonghexinwen/2022/0607/1387.html